首页 > 侨界精英 > 正文

梁海东:站在世界超声领域尖端的舟山人

[发布时间:2018-07-04 10:49:14   来源:    点击:]

 

 人物名片

    姓名:梁海东

    年龄:41

    籍贯:舟山定海

    职务:英国Bristol(布里斯托)总医院研究员

    简介:1986年毕业于舟山中学,同年考入上海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1995年赴英国攻读医学生物博士学位,获英国政府的海外研究生奖学金和Surrey (萨瑞)大学的奖学金。1999年梁海东在萨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在Bristol (布里斯托)大学及Peter wells教授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的高分辨率超声显微镜的研究工作,任研究员。

    200111月进入帝国理工学院从事超声微泡增强基因治疗的研究工作。

    2002年梁海东被聘为世界生物医学超声协会学报 “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的编委。

2007年被聘为Cardiff 大学名誉高级教师。

他的研究课题一直围绕着超声,从影像到治疗都有涉及,并取得多项研究成果。

 

    初次见到梁海东,是在舟山医院行政楼多功能厅的一场讲座上。当时他正在给舟山医院的医务人员讲授超声微泡介导药物及基因转运。

    这项技术目前在世界上非常先进,虽然现在还处在动物实验阶段,但是一旦应用于临床对于治疗肿瘤十分有效。

    虽然只是回乡探亲,利用短暂的假期来“躲清闲”,但梁海东的行踪还是很快被舟山医院得知,并作了这场讲座。

    讲台上的梁海东,有些局促,“作报告”显然不是这位实干型研究员所擅长的项目。但走下台来梁海东却又健谈而平易近人。讲座结束后,他能和几个感兴趣的年轻人聊上半个多小时。

    这样的截然不同,不免让人对他产生兴趣。梁海东,这个站在“超声微泡技术”世界顶峰上的舟山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

                      航天部的精英

    “梁海东,1986年毕业于舟山中学,同年考入上海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习。1992年毕业后分配至国家航天部从事医用伽玛相机的数据采集和图像处理的研究工作,1992年至1995年工作期间,连续荣获航天部第二研究院——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1995年评为助理工程师。”

    记者手头的资料中,关于梁海东在国内的记录只有这么短短几句话。但仅此几句,也能看出他的不凡。

    在很多人眼中,航天部显然是个尖端且神秘的部门,在那里工作的是一批精英。那么,梁海东是如何诠释这个工作的?

    “其实,在航天部的工作比较枯燥,就是仪器研制和维修。而且当时的收入并不高,工作3年,省吃俭用也只有9000元积蓄,而且在我离开时,把这笔钱都赔还了。”梁海东笑称。

    “要离开航天部还要赔钱?”记者不由得好奇。

    “是啊,国家培养个科技人才不容易,工作都是签了合同的,要提前解约,当然得赔钱。”梁海东说。

    “航天部的工作在当时也很不错,而且从资料上来看,你也干得很出色,为什么要放弃,转而去英国留学?”记者问。

    “一方面是觉得自己所学的不够,有机会去深造当然很好。另一方面,我想在国外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干实事的环境。”梁海东说。

                      怀揣100美元飞往英国

    199510月,梁海东怀揣着100美元,带着随身衣物,只身飞往英国。这100美元已是他所有的积蓄。

    “当然,我已经拿到了萨瑞大学的奖学金,其中生活费部分大概每年5000多英镑。”梁海东说,“这笔钱已经足够我在英国获得温饱生活。”

    “萨瑞大学是所什么样的学校?当时为什么选择这所大学?”记者问。

    “萨瑞大学也是英国的名校之一,不过名气没有牛津、剑桥这么大罢了。”梁海东说,“这是一所以注重实用科技出名的大学,师资力量比较雄厚。”

    “选择倒没什么疑难,在此之前我申请过多家大学,包括美国和英国的几所著名高校,但只有萨瑞大学给我提供了奖学金。我是个穷人,自己支付学费是不可能的,既然只有他们能给钱,我也没得选择。”梁海东实话实说。

    “我在萨瑞大学主要从事人脸部软组织的三维模型建模工作。”梁海东说,“其实从国内读大学直到如今,我所从事的工作很简单,每天都是跟超声仪器和图像打交道。”

    “当时你需要像其他留学生那样去勤工俭学吗?”记者问。

    “那倒不用,每月400多英镑的生活费足够我一个人的开销。”梁海东说,“其实我的生活很简单,每月花不了多少钱,也没有外国人出去度假或是其他奢侈开销。就算现在也一样,每天工作都很忙,没什么休假的概念。”

    “其实那几年,我的生活很平静,就是一个普通留学生,没有更多的传奇故事可以说。”梁海东说。

                      革命性突破

    199810月,我从萨瑞大学毕业后,就开始找工作。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布里斯托(BRISTOL)大学Peterwells教授实验室任研究员。当时做的是高分辨率超声显微镜的研究工作,做了三年。就在第一年,我取得了一项值得一提的成绩。”

    在梁海东口中的这项“值得一提的成绩”,其实是在超声成像技术中一项革命性的突破——“连续波成像技术”。

    “这项技术改革,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只不过前人在1978提出,从未去做过或者没有做成功而已。”梁海东解释说。

    他简单介绍了这项技术。

    “过去,用超声波为一个物体成像,通常是用短暂脉冲回波方法。超声教科书中说连续波不能用来成像。我们使物体转动,以连续波照射物体,利用反射回波的多普勒频谱进行图像重建。所以这是一项反传统的突破”

    “这项技术研究,从19992月开始,到这年8月就成功了。”梁海东说。“这项技术具有超声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对仪器要求低等特点,在医学上很有实用价值。”

    “这样一项革命性的突破,从时间上看,你只用了半年。就这么简单?”记者问。

    “说来确实简单,其实很多科学研究不过是换个角度看问题罢了。我所做的,只不过是让物体在接受超声成像时缓慢转动罢了。”

    “既然这么简单,难道别人会想不到?”记者又问。

    “不是说想不到,而是得出那些参数需要时间、精力,也需要运气。”梁海东说。“在这项技术中,物体的转动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知道以什么速度转动那才是重点。”

    “就像射击,偶尔一次打到靶心,谁都有运气做到,但要次次打到靶心,却需多年苦练,这个苦练的过程,就是研究中获得参数的过程。不过在实验中,只要有一次能够完成连续成像,就能得到参数,这还是要看运气的。”

    “我运气比较好一点,在半年之后,就完成了第一幅超声连续成像的图像。”梁海东说。

                      顶尖实验室与三万英镑年薪

    这项研究,是梁海东独立完成的,这也使得他在现代声学领域小有名气。200010月,他应邀参加在南京举行的第八届国际现代声学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言。这也是一个在现代声学领域中的年轻研究者所能获得的特殊荣誉。

    2001年,梁海东在Peterwells教授实验室的研究工作进入尾声。当时,他接到了一个来自帝国理工学院的电话。

    “我们知道你在那边的工作快要结束了,有没有兴趣来我们这儿进行超声微泡增强基因治疗的研究工作。”对方这么说。

    “帝国理工学院拥有全英国最有名的超声实验室,这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个机会。当时我心里很想去,但嘴上却推托说要考虑一下。”梁海东说。

    “其实说起来挺惭愧的,这个推托只不过是想得到高一点的工资。”

    “原先他们出的工资每年2.5万英镑左右,这一推托之后,对方就把工资涨到了每年3万多英镑。”梁海东说。

                      “我是块铺路石”

    200111月,梁海东进入帝国理工学院从事超声微泡增强基因治疗的研究工作。

    20037月起,梁海东担任英国Bristol(布里斯托)总医院研究员、医学物理及生物工程新技术组组长。

    “超声微泡是什么?超声微泡增强基因治疗作为目前世界超声领域的尖端技术,它的应用前途如何?”记者问。作为一个外行人,记者很难在这一专业方面向梁博士提出更深入的问题。

    “‘微泡’是一种在超声成像中用来增强图像对比度的物质。一般为微米量级直径的包膜微气泡,通过静脉注射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以增强超声波的反射强度,从而达到超声造影成像的目的。”

    “作为造影剂,微泡早已在临床医学中使用。而我所研究的是超声微泡增强基因治疗,这项研究目前还处在动物实验阶段。”

    “我打个比方,你可能就明白了。”梁海东说,“如今,在肿瘤治疗时,都使用口服药,那么药效并不能完全到达病灶,而这些药物的毒性成分可能留在身体其他器官,造成新的伤害。而我研究的是,让微泡携带药物进入人体,在流经病灶时,用超声波将这些微泡击破,在病灶中释放药物,用以增强疗效,减轻副作用。”

    “这项技术的设想于1987年提出,至今还未能完全成熟。别看这项技术说来简单,每年世界上有无数科学家在费尽心血研究它。”

    “我所研究的只是这一领域的一部分,说实话也就是个铺路石的角色,这项技术目前离成功仍然遥遥无期。可一但成功的话,那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被“逼”着读书

    20029月梁海东应邀作为英国皇家工程学院组织的“生物医学的未来”大会的发言人。

    2002年梁海东被聘为UltrasoundinMedicineandBiology(世界生物医学超声协会学报)的编委。

    “这是一份发行量只有几千份的小杂志,却是世界生物医学超声界的顶尖权威杂志。”梁海东说,“当编委完全是业余的工作,也没工资,却是一种荣誉。记得当时我去问导师,是否担任这个编委。导师说:‘你傻了吗,这样的好事别人求都求不到。有多少精英人才想要这个位置。’”

    “当了编委之后,我的业余时间被占用了很多,每天至少要花一两个小时,去阅读专业书籍和文献,了解这一领域技术的最新进展,因为要审改别人的论文,自己必须心里有底。这么多年来,我被‘逼’着读了很多书。要知道我每天做实验的时间,也不过34小时。”

    “今后你有回国做研究或是开设实验室的打算吗?”记者问。

    “我也希望在机会成熟时能够跟国内的高等院校合作开设实验室,不过目前不会。”梁海东说,“主要是现在的环境不允许,要牵扯的精力太多。现在还是尽量多跟国内的同行交流,至少他们的论文交到我手中,我还是尽量发的。”

 

地址:舟山市新城海天大道681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10楼

TEL:0580-2282125 TEL/FAX:0580-2282125

版权所有 浙江省舟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